
內蒙古環境監理央視發布的中國城市經營環境報告到底什么標準:我們還真是全世界熱衷于排名的國度,這不連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也急吼吼的拿出了《2019年中國城市經商環境報告》。千萬別真以為這是個報告,恰恰相反,發布的東西除了排名沒有任何報告的成分。里面煞有其事地拿出了五個維度評價,前后反復強調該報告的“權威性”。權威來自哪?好像僅僅就是所謂的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”這塊金字招牌。報告中除了簡單提到了5個維度含18個指標,通篇卻只字未提指標數據來源、評價標準、權重等重要信息。
更讓人質疑的是這個排名徹底顛覆了大眾的認知常識。在我們普通百姓的印象當中,衡量一個城市經商環境的首要條件就是經濟指數,至少應該涵蓋城市經濟總額、公司數量(既有、新增、倒閉)、民營經濟占比等基礎性指標吧??偛荒苷f一個地方在企業數量、就業、個稅、個人存款等各項經濟指標都全面大幅度落后的前提下,內蒙古環境監理其營商環境會比經濟指標靠前的地方更好吧?
拋磚引玉說說人力資源排名。按央視解釋,這個維度包含了“人力指數、人才指數和人力資本吸引指數”3個指標。如此復雜的評判標準,后得出的結論從排名上來看驚掉大多數人的下巴,原來在人力資源的維度,經濟總量和增速都相對弱的太原市居然在全國4個直轄市+27個省會+5個計劃單列中拍第7,超過了我們傳統認知在人力資源全國數一數二的上海,而蘭州作為近二十年來發展慢的甘肅省會,在人力資源維度上也僅僅只落后上海一位排全國第9。這讓那些每年大量高校畢業生流入的沿海經濟發達城市以及985、211大學扎堆的成都、武漢、西安、長沙、哈爾濱、沈陽情何以堪?重慶的人力資源排名倒數第三,僅僅比拉薩和南寧強,而且拉薩居然不是墊底的。
當然這個排名問題絕不是這么簡單,內蒙古環境監理篇幅原因,還是請經濟大神指點迷津!